李希楷,1932年生,祖籍江西武宁,生于北京,1950年入华中医学院(后改称第六军医大学、第三军医大学),1955年毕业留校,曾任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政委,1986年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校副校长,1988年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少将军衔。
吴晓恒,1932年生,湖北红安人,1950年入伍,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医科大学,分配到齐齐哈尔军医学校任教,1970年随学校迁到广州南方医院,1976年参加青藏高原医疗队,1983年任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,1988年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少将军衔。
廖文海(1934-2009),祖籍四川成都,生于上海, 1950年成都华英中学毕业后入伍,1951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,1956年任第七军医大学医生,1964年入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,1983年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,1988年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少将军衔,1989年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。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从花木兰,到李贤玉,这些叱诧疆场的女将们,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女人化身为一名女战士,最终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女将军?
女性在军营,到底要历经怎样的历练,掌握何许本领,才能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部队,不仅从同性中脱颖而出,还在异性主导的领导层中占据一席之地?(三剑客里有女侠,倒是对前辈们背后的故事颇感兴趣,斗胆侃一侃,纯属一家之言,欢迎剑迷们后台评论,或者打“赏”鞭策)
一 、要有三板斧:军事才能是立身之本
想当女将军,自己没两把将军的“武功”,何以立威?不信你看:
据资料记载,古代比较厉害且有据可考的几位女将中,全部都是亲自带兵上阵杀敌。
妇好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而且是甲骨文记载的女性军事统帅;她是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,号称战争女神、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,史载她打败的国家最多,是唯一使9公斤大斧的中国女将,并且领导了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“伏击战”,也可能是世界有文字可证的最早的“合围战”。
冼夫人,被周恩来总理赞为“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”;平阳公主,带兵把手“娘子关”,是中国封建史上以守关闻名的女性第一将,也是去世时唯一一个由军队举殡的女子;霸气侧漏的萧太后,是历史上统兵人数最多的女将。
秦良玉,传奇忠烈女土司。作为在世官职封号最多的女将,一生戎马40余年。明朝总督李化龙对她的技艺大为赞叹,曾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与时年26岁的秦姑娘,镌刻“女中丈夫”,以示表彰这位难得的文武双全女子。(26岁啊,26岁的女孩子就有那样显赫的战绩,剑客君先去哭一会……)
女英雄们横刀立马,亲自挂帅上阵杀敌,而且指技合一,论谋略,是第一;论功夫,也不差。
可见无论男女,军事实力永远是考察的第一标准。军营的女筒子们,不要再以自己的女儿之身,说什么“和男兵应该区别对待”了,也别动不动就挖空心思找各种借口逃避训练,降低标准,要知道:今天的偷懒,埋下的或许就是明日战场的性命之虞;今天的汗水,其实才是保护自己不流血牺牲的天然屏障。
田鸥少将简历照片,女将军田鸥是哪里人是谁?田鸥少将将带领新中国阅兵史上第一支女兵装备方队——白求恩医疗方队参加9月份的阅兵,接下来,让我们来了解下女将军田鸥的简介已经共和国史上的著名女将军!
当时军衔为大校的田鸥。
解放军报法人微博8月21日消息,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,田鸥将带领新中国阅兵史上第一支女兵装备方队——白求恩医疗方队,列阵长安街,亮相天安门,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,展示中国女兵的靓丽风采。
田鸥,1959年11月出生,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,少将军衔。她是新中国阅兵史上首位女将军领队。
田鸥少将简历:
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政委,
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副主任、医院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主任
2014年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、医院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主任
少将军衔。
据海南日报等媒体消息:原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副主任田鸥大校已升任为该院政治部主任。
海南日报:2014年中国地市医院院长培训班在海南省三亚海棠湾开幕。来自全国各地市医院的2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培训,将围绕“医院管理标准化”进行深入探讨,共同交流医院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。
此次培训班为期一天,培训课程安排包括“医院管理模式创新——解放军总医院标准化建设简介”“患者服务标准和信息化考核”“建立‘以医疗为中心’的管理与服务保障标准”等。与会代表还将实地参观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。
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,中国医院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姚洪,中国医院协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李颖,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栾复新,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兼标准化办公室主任田鸥,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政委姚春雨等专家和领导出席开班仪式。(记者黄媛艳 陈泽禹)
延伸一下:
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有哪5位成为第一批女将军?
聂力,1930年生,聂荣臻元帅独女,祖籍重庆江津,生于上海,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,1982年至1985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,1988年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少将军衔,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,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,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。其丈夫丁衡高曾任国防科工委主任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上将军衔。
胡斐佩,193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(父母是留学生),1949年自复旦大学毕业并入伍,先后在解放军多个学校任教,1983年任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,1988年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少将军衔。
二 、后院不安何以立身:家庭是力量之源
妇好战场生涯里最精彩的一场战斗,就是和她的夫君武丁一起打巴方的时候,因为夫妇俩早早地就定好计谋,一个负责埋伏,一个负责突袭,而敌方后来也想效仿此战法,却终因配合不好而告败。(可见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,你们以为随便拉两个人凑一起就能形成战争的最大合力咩?错!人家可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!)
接下来,让我们把视线快进到伟大的新中国成立后,那些在各自工作领域开辟出新的战场并独领风骚的女将军身上去。
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将军:李贞
这里,不得不提到一位十分了不起的女性,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将军:李贞。1955年9月,在中南海怀仁堂,毛泽东为李贞授一级解放勋章,周恩来跟她握手时说:“祝贺你,李贞同志,你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。”李贞和她的丈夫甘泗淇一道,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大西北立下汗马功劳。(注意:人家夫妻俩是携手并肩齐头并进的!当甘泗淇同志担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,李贞则被彭德怀亲点为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)这对“战火情侣”“夫妻搭档”一同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,李贞与甘泗淇是当时唯一一对‘夫妻将星’!”(看看!看看!看看!部队双军人也不少,可我们,和他们之间差的真的不止是1400万光年地球兄弟的距离了~)
有人唱“夫妻双双把家还”,我却要说“夫妻齐齐把功建”,军队里的双军人有一定比例,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承担着较常人更大的责任与使命,这里剑客君不想说什么高大上的道理,只想强调一点:如果没有一个和平、安稳的后方,没有老辈们帮军人夫妇照料孩子操持家务,恐怕哪一对军人都无法安心前方的工作,何谈建功立业?
这里,再扯点题外话。传统思想认为女主内,可是女军人的身份却决定了她也要在外奋斗,这个“外”就是军营,它决定了女军人除了是女儿、媳妇、母亲,也是军人,也和男军人承担同样的保家卫国责任,必要时也要有敢抛下一切上战场的勇气与魄力。那时,你首先要服从的是自己的职业属性,其次才是社会属性。
三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:将军不是一天练成的
丁香结子芙蓉绦,不系明珠系宝刀。在动不动就得刺刀见红的战场。女性从受保护对象一跃成为战将,并且统领人马上阵杀敌。这是多么富有即视感的画面!
史载冼夫人有“28牛”,其中有“一牛”让女剑客感到汗颜,就是这位年轻的女性军事首领,13岁就开始领兵作战了。(13岁?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是少女啊。可我们现代人的13岁都在忙什么?请剑迷们先到一边自行反省!)
http://m.yangshengzhongguo.com/yangshengwenhua/2064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