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大帝的景陵自1945年12月22日被盗之后,至今尚未清理。由于景陵地宫没有设置龙须沟,地宫里的水排不出去,每到夏季,地宫里都有一人多深的积水。揭露景陵地宫被盗现场,清东陵被盗文物图片!
此前,有媒体报道称,2015年10月31日凌晨,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。目前,公安机关已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,追回12件被盗文物。
据媒体昨日报道,位于清东陵景陵东侧的东沟村的多名村民称,2015年10月31日凌晨4时许,景陵妃园寝被多人组成的盗墓团队盗挖,陵墓内的陪葬衣物及首饰等被盗。据知情人士称,盗墓者使用潜水泵、防毒面具、微型对讲机等工具潜入墓穴。另有接近清东陵管委会的知情人士介绍,案发当晚值守保安发现墙外有陌生人,闻讯赶来的保安人员及公安人员发现了盗墓现场,“被盗文物已经被追回”。
昨日,国家文物局就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遵化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案,约谈唐山市、遵化市人民政府及清东陵管委会。约谈时指出,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,集中反映出“清东陵属地政府和管理机构安全意识淡薄、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”等问题。
国家文物局要求当地政府明晰管理责任,继续深挖案件,切实将案件惩处到位,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;深刻吸取教训,落实责任,查找原因,整改隐患,从机构人员、体制机制、规章制度、岗位职责等多方面加强管理;尽快组织对被盗文物采取必要的科学保护措施。
针对本报报道的世界遗产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事件,昨日,国家文物局就此事约谈当地相关部门。另据了解,盗案发生后,公安机关已控制8名犯罪嫌疑人,另有1人在逃,追回12件被盗文物,目前案件正在继续侦办中。去年10月31日,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。
附近村民称并非第一次被盗
公开资料显示,去年10月16日,清东陵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而景陵妃园寝被盗案,就发生在晋升5A级旅游景区两周后。
昨日下午1时许,附近东沟村多位村民称,盗贼从景陵妃园寝内盗走12件器物,包括衣物、饰品等,其中最值钱的是“凤袍、凤冠”。不过,据知情人士透露,目前被盗文物已被追回。
多名东沟村村民称,这并非该园寝第一次被盗。村民说,虽然各陵园外均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及巡逻人员,但巡逻力度并不强,“盗案发生后,园寝外加强了巡查力度,现在还加派了公安。”
国家文物局约谈当地相关部门
昨日上午,国家文物局就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案,约谈唐山市、遵化市人民政府及清东陵管委会。
国家文物局在约谈时指出,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,反映出清东陵属地政府和管理机构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等问题。要求当地政府明晰管理责任,切实将案件惩处到位,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。同时吸取教训,落实责任,查找原因,整改隐患,从机构人员、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加强管理,尽快组织对被盗文物采取必要的科学保护措施。
唐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,一定按照国家文物局约谈要求,落实文物安全责任,采取有力措施,举一反三,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。
昨日下午,记者再次来到景陵妃园寝,清东陵工作人员表示,案发后已加强安保力量,除巡查人员外不允许其他人进入。
据了解,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案发生后,国家文物局当天就通报公安部,并派员现场督办。11月7日,被盗的12件文物已全部追回,控制涉案人员8名,1名在逃。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。
揭秘
盗墓者引附近农业灌溉电力打洞
1月11日,微博名为“作家徐鑫”的网友发消息称,清东陵景陵妃园寝被盗。记者搜索发现,徐鑫为清史研究专家,其于2016年1月1日出版的《康熙帝陵历史之谜》一书中,图文披露了去年10月底景陵妃园寝被盗的一些细节。
昨晚,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徐鑫,其表示,书中内容均为真实信息。
书中称,2015年10月31日,景陵妃园寝中康熙温僖贵妃地宫被盗。当日凌晨4点多,盗墓者正在作案时,被看守人员发现并报警。盗墓者见事情败露,丢下作案工具逃离。
根据徐鑫在书中的表述,盗洞位于温僖贵妃宝顶西侧月台下,洞口被盗墓者用草木掩盖。据书中现场图片显示,盗洞长1米、深1米左右,切口工整。
“盗洞口用干枝藤蔓遮挡,即使路过也很难发现。”一名接近东陵管委会的知情者说。
“盗墓者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对讲机、防毒面具、高筒水靴、潜水泵、电缆、简易铁管制蜈蚣梯子等。”书中披露,盗墓者引来园寝西面附近农业灌溉电力,利用电动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,然后将盗洞横向通往地宫,打通地宫石壁,利用潜水泵将地宫积水抽走。
书中称,盗墓者在地宫中盗出凤冠、朝靴、衣物、被褥等物。
“盗墓者受惊逃跑时,还丢下了温僖贵妃的朝靴。”上述知情人士介绍,在景陵妃园寝围墙外,盗墓者匆忙逃跑时留下了一些作案工具及被盗物品。对该说法,徐鑫书中也配有多张现场图片予以证实,并称“现场还发现一些骨殖”。
记者了解到,景陵妃园寝是清代内葬人数最多的妃园寝,内葬49人,其中嫔妃48人、皇子1人。
卫星地图显示,园寝内共有49个宝顶,共分7排,南侧较大,北侧较小。据清代陵寝和后妃的研究学者徐广源微博介绍,园寝内从南往北,前四排基本为妃、嫔,后三排依次为贵人、常在、答应。其中,被盗的温僖贵妃宝顶位于第四排中间靠右位置,而温僖贵妃也是景陵妃园寝内埋葬的唯一一位贵妃。
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、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。自顺治皇帝开始,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、充满王气之地。
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。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,耗银两百多万两,遍选天下精工美料,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。
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,兴建于清末,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,持续14年,直到她死前才完工。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,奢华程度,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。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,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。
清东陵被盗并非第一次,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,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,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,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。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。专家介绍说,据传当时有一份《爱月轩笔记》,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,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。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。
此外,清朝极盛时期的乾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。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,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。于是,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。
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,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,后方则依山而建。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,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。
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,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,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,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,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。为了防盗,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,修建坚固的城墙,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,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,为保守秘密还杀掉建墓工匠。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,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,防备周详。
http://m.yangshengzhongguo.com/sijiyangsheng/205748.html